“暖城”“乳都”“北京向西一步”——内蒙古擦亮文化自信的亮丽名片|速递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内蒙古频道     时间:2023-06-14 12:14:17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内蒙古,也许在一些人眼里是一块文化的洼地。我们承认,由于区位等原因,存在一些短板,但也不必气馁,而要挺起文化自信的脊梁。

文化建设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周期长,见效慢,耗时费力,需要久久为功。只要做起来,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终会为人所见。文化不能复制,文化贵在有“我”,我们不是京沪粤,我之为我,自有我在。有几条城市外宣广告,就很不错。

“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从企业广告,嫁接到鄂尔多斯市“暖城”打造,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疫情期间,接连推出亲民爱民政策,不仅当地市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温暖,其他一些省区的人们也感觉心里暖洋洋的,鄂市成为网红打卡地,“暖城”就这样叫出去了,越叫越响亮。

呼和浩特致力于打造中国的乳都,将城市文化定位与经济形态统一起来。以伊利、蒙牛为龙头的乳业,从呼和浩特扩展到其他盟市,及至全国、全球,已成为自治区享誉世界的大品牌,“中国乳都”舍我其谁也?当仁不让,不失为英明之举。

“北京向西一步,就是乌兰察布。”多么豪气!高铁开通后,速度让空间距离大幅度缩短,乌兰察布仿佛成了与北京比邻而居的城市,所以,这个略带夸张的广告语,很容易得到受众的认同,不仅接受了,还颇赞赏这份机智。短短十二个字,有识,更有胆。乌兰察布人立足“红山口”,照样气壮山河。

前些年,有一家畜牧业企业,那广告词也很高妙。说他们养的羊,“饿了吃虫草,渴了喝露水,挤的是太太口服液,排的是六味地黄丸。”人们口耳相传,成为席间一乐。改革开放以来,喜剧小品等文艺作品的滋养和加持,人们的幽默感提高了,悦纳这种风趣的表达。

文化,就是这么一点一滴建设起来的。如梁启超所说,像茶垢一样,在时间的延伸中,逐渐积累。(文/张伟 图/贾立君)

[责任编辑:刘有明]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