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能有多大的成就,看他这个指标就够了……-全球关注
来源:曾仕强     时间:2023-06-28 08:10:58

曾仕强公众号与您相伴3768天▲戳上方蓝字关注

|本文作者:易生生|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必然要重视人际关系。


(相关资料图)

也就是说,面对形形色色的人,能否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能否做好各种各样的事。

再换句话说,你能否处理好与别人的关系,是你成就大小的关键。

而往往,我们的痛苦和迷茫大都来自不能正视和别人的关系,错在其中不自知。

所以,我们有必要正视与别人的关系,从中走出一条顺风顺水的人生大道。

01

多体谅别人为难的一面

我们做事或者想问题,第一个往往都是先想到自己。以自身的角度和感受来评判或去做一件事。

自己做不到或做的不好的地方,因为自己能切实感受到其中的苦楚,在心里早就替自己默默原谅了自己。

反而看别人都是这里错,那里错。没有尽到责任,对自己不够友好。

其实,这就是没有站在别人的立场,将心比心,先去体会到别人的难处,再去想一想别人的过失。这样最容易冤枉好人,不得人心。

很多人都是心里有苦说不出,或羞于表达,或故作坚强,表面看似好好的一个人,可能内心早已伤痕累累,面临崩溃。

曾师说,要和别人合作愉快,就要记住六字箴言“两难,兼顾,合理”。

真是一语中的。你难,也要想到别人的难处。切不可自私自利,目中无人。

孔子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这就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意思,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别人要求宽松,这是恰当的。

严以律己会使得自己提升精进。宽以待人则是仁义的体现。

给别人留有余地,让别人有改过自新的机会,别人感恩戴德,也就等于给自己留了后路。

所以一起共事,先想到别人的难处,才能找到合情合理,更好的合作之路。这也就是“恕”的精神。

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

“恕”就是要我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有将心比心、宽以待人的道德准则。

正如电影《芙蓉镇》的最后,曾经遭受文革批斗和迫害的秦书田和胡玉音的米豆腐摊,又恢复了热闹如初。

但曾经不可一世,对秦胡二人又打又骂的王秋赦书记,早已疯掉了。此时敲着破锣,却向二人讨要米豆腐吃。

秦书田看他可怜,也不计前嫌,随即给他舀了一碗热热腾腾的米豆腐。

观众看到这里,瞬间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无不佩服秦书田的举动。

人与人靠的是一种感应,多体谅别人的难处,多去帮助别人,别人自然感应的到。

可以说,能体谅别人为难的一面,是一个人高情商的表现。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你体谅别人的一念之善,终会换来福报。

02

没有人能改变别人

除非他自己愿意改变

我们经常想去改变别人,看他这里做的不对,那里做的不对,总想用自己的行为标准去强制地改变他。

其实这些终将是徒劳无功的。

因为,他可能只是屈于压力表面顺从,但背后心里却不服,只会强制越大反弹越大。

正如曾师所说,没有人能改变别人,除非他自己愿意改变。

让别人愿意改变的最佳途径,就是我们做好自己,推己及人,做一个参考样本,如此而已。

所以我们才说修己安人。修炼好自己,别人才可能接纳我们,效仿我们,安下心来和我们一起做事。

这个正如西方的霸权价值观和我们中华文化的近悦远来价值观是一样的。

西方的霸权主义,用武力杀戮凌驾别国之上。强制推行所谓的西方式民主及教义。

然而,当初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也早已名落孙山,殖民地一块一块地失去不复存在。

而且现在的美国正步英国后尘,到处恃强凌弱,推行他自私自利的价值观,强行改变别人,最后一定不会有好结果的。

再看中华五千年文明,以万里长城为标志,我们从不主动去侵略别人,以和为贵,一直在努力修正自己,完善自己。

所以历来我们都是邻国争相效仿的对象,近悦远来,民心所向,中华文化也得以广播天下。

做人同样是如此。

每个人只相信自己的道理,不经过他自身的验证,他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所以,我们只能发挥自己的参考力,来影响和教化别人。

正如《易经》泰卦说: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就是说君子要包荒,要发挥君子的影响力。

君子只能感化小人,不能用威胁的手段,不能用利诱的方法,否则都是不长久的。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想改变别人,不如去改变自己。

改变了自己,也就等于改变了别人,这才是最稳妥的。

03

每个人的人生功课不同

不能强求一致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我们都想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但事实上我们会发现,完全和我们相同的人,几乎找不到。

我们只能找到三观和我们差不多的人。

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来此一生,都有自己不同与别人要修炼的功课。

有人懒惰要修,有人好色要修,有人吝啬要修,有人胆小要修,有人目光短浅要修,有人奢侈要修……

所以,有一句话说,你看别人不顺眼,是你自己的修养不够。其实说的,就是看你有没有领悟到这个境界。

有人老是看这个人不顺眼,看那个人不顺眼。到最后,成了孤家寡人一个,也没有一起共事的人了,那还成什么事呢?

司马懿说:看人之短,天下无一人可交;看人之长,世间一切尽是吾师。这一路走来没有敌人,全是朋友和老师。

所以,我们不能强求别人和自己一致,我们唯有求同存异。

正如论语中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最高的理想就是实现天下大同。而天下大同的实现,就要有赖于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和而不同的仁人君子。

因此,修好自己的同时,允许他人有不同的存在,以宽广的胸怀来包容他人,是一个人践行君子之道的开始。

04

一切都是自作自受

不要轻易介入别人的因果

和别人的关系,还有一点要非常重要,就是不要轻易介入别人的因果。

曾师说,介入他人的因果,后遗症是蛮严重的,因为所有的冤亲债主就整个扑到你这来。

所以我们对人,只能讲到一般的差不多为止,除非他很有必要单独的来问你,才告诉他。

就是我不能主动去告诉他你怎么样怎么样,除非他来问我,看状况,讲到什么地步。

一个人知道太多,有一利就有一弊,你自己要去决定,你要不要介入他人的因果。

每个人一生下来都有各自先天的命。他的一生就是要努力完成自己的使命。

就像教育孩子一样,有的孩子先天就是学文的,有的就是来学武的,要顺其天性,引导其成长发展才行。

正如《易经》蒙卦说: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如果有过分人为的干预,可能会影响他这一生的修为。

我们常常好心做坏事,就是没有经过时间的检验,也不知其中因果的关系,最后可能是误导别人。

所以,一切都是自作自受,善恶终有报,恶人自有恶人磨,一切顺其自然最好。

总之,一个人强大自己,是内圣,处理好和别人的关系就是外王。

活在人世间,要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才有做事的底气。

我们都知道《易经》有三易,不易、简易和变易。其实还有一个,那就是交易。

交易就是人与人之间产生的关系。

这就告诉我们,世上万物都是内在互联的,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自己与别人的关系。

否则就像泰卦和否卦中的天地顺序,一颠倒,没了关系和感应,就有天壤之别了。

重要通知

公众号升级改版为了能准时收到最新曾师智慧推送请朋友们按照下方步骤“星标 ”公众号期待在公众号的汪洋大海里,咱们永不失联

标签: